欧洲杯足彩官网-星空体育网站入口官网手机版 > > 正文

房价要到2039年才到底?|信贷|负债表|商业银行-欧洲杯足彩官网

分享至



上面这张图最近流传得很广,有小伙伴蚌埠住了,私信问我,万一真是这么个走势,可怎么办?

这位小伙是“刚需族”,年龄刚过30,很想在工作地有一套自己的住房。

但同时也是“观望族”,庆幸没在过去的几年上车,躲过了山顶,但要是接下来一直是“下坡”,那买房不就遥遥无期了么?难道一直等下去?

就像10岁的愿望,到20岁再实现是没意义的,30岁时安居的想法,结果40岁再买房,那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。

所以说房价下跌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直跌,更可怕的是市场形成了“它会一直跌”的预期,那小年轻们可真就无所是从了。

买吧,是大冤种;

不买吧,生活质量,社会期望,都不能满足,最终会呈现出更加丧了吧唧的心态,当然还有越来越低的生育率。

虽然很多专家一直强调,我国住房自有率达到96%,群众财富有80%都是房产,但这种表述太缺乏细节。

如果真的是96%的人都有自己的住房,那应该有96%的人都希望房价继续上涨才对,为什么大家还吐槽房价太高呢?

有人说,这数据包含了农二代老家的小别野,难道那些不算房子?

从资产统计的视角看,没有流动性的房子,还真不能叫资产,可以想象的是,很多偏远地方的房子和土地,农一代老去之后,大概率就要跟着坟地一起荒废。

所以真实的“住房自有率”,应该计算的是工作地的住房,否则讲什么“城市化”呢?

温铁军老师说我们现在只是实现了“人的城市化”,也就是把人往城市里赶,至于赶进去之后,他们有没有真的成为市民,享受到相应的城市配套,还差得远呢。

再说居民财富有80%是房子这件事,也很吊诡,因为资产和负债的分布并不是均衡的,虽然总体看,资产负债表的两头是对称的,但在细节上,明显有些人背负更多负债,有些人持有更多资产。

再较真点看——他的资产,就是你的负债!

所以“80%的财富都是房产”之说,纯属是另一种“被代表”。

总之,不管是实际感受还是大数据的呈现,都会告诉你,有大量的年轻人和新市民,并没有自己的住房,他们的安居需求仍需要被满足,所以得有个稳定的市场环境,毕竟谁也不希望刚买就跌个不停。

有的小年轻真的很惨——本来买房是为了结婚,结果要么烂尾,要么跌个不停,小夫妻天天吵,你怨我,我怨你,最后还离了,你说图了个啥?

所以很多人都很关心——我们到底会不会走出类似日本那样的行情?

我认为不会!

这四海八荒谁不知道,我从不说骑墙观点。

日本是东亚模式的排头兵,也是“雁形经济”的领头雁,早就是一颗被摸圆了的石头,他们的经验当然有借鉴意义,我自己就在过去的文章中多次介绍过:



但我们读历史,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变化的,哪些是不变的,生搬硬套还不如不读。

我读了这么多书,可以确定有两个东西是不变的——头一个是人性,就是贪婪、恐惧、羊群效应一类的东西,还有一个就是债务周期的演化规律,从资产泡沫的缘起缘灭来说的,不管何时何地,都有相同因果关系。

其中的因果,就是债务周期。

泡沫的破裂,便是债务危机。

虽然债务演化的逻辑相同,若因此便硬套局势演变过程,那就是刻舟求剑了,因为还有很多变化的东西呢?

一是我们现在有互联网、自媒体、短视频,信息传递效率高了几个维度。

现在就连农村大妈的三观刷新都很快,明明两三年前,还在说,不管哪里,能上车先上车,慢慢往市区换嘛。但到今年过年时候,好家伙,网上好多人都在说——老家聚会的任何场合,只要提起房子,都是摇头如拨浪鼓,不能碰,不能碰。

我之前也做过类似的田野调查,发现很多农村老人甚至连养老金是“旁氏”都知道,他们不一定知道旁氏这个词,但是会算——多大年纪可以交养老金,能领多少,低于这个年纪的就不合适交,亏死。

这大概都是抖手的功劳。

前面不是说嘛,资本市场的情绪,三个词就可以总结,贪婪、恐慌、羊群效应,从前慢,车马邮件都慢,所以情绪传递也慢,形成羊群效应的周期就长,而且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有限,很容易被利益相关方搞“预期管理”。

但你看现在,完全是另一番样子,情绪传递快得要死。

二是因为经济本身有反身性,这个要谈得深一点,举个例子,比如马克思的理论认为,资本主义在不断积累“生产>消费”的不平衡,于是一定会爆发经济危机。

但资本家们也会读马克思,二战后,他们看到了苏联阵营的战斗力,担心被挂路灯,于是竟相增加工人福利,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场以“利润回流制度”为主的经济大发展,工人收入提高,假期变多,自然就有更多购买力和欲望去消费,从而弥补了“消费不足”的不平衡。

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,研究了一辈子大萧条,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,以为无处施展自己的这身屠龙技了,结果就碰到了08年的金融危机,一顿操作,尽管冲击大但也很快就把经济从衰退泥潭里拉了回来。

现在的决策过程是建立在过去所有经验之和上的,怎么会重复走势呢?

第三,现在的我们,和当时的日本,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大差别,这些差别也会带来不同的着陆效果。

当时的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了,社会保障,福利体系非常完善,而且很多人都没提到,日本在60-70年代经历过多次“收入倍增计划”,并且把“一亿总中流”的口号喊得震天响。

网上有些up主提这段的时候,总是在说,日本当年也是先经历过一轮大发展然后才逐渐泡沫化的,去套构“和我们的相同之处”,渲染这段历史知识的有效性。

但我从这里解读到的信息是——日本当年的经济发展,相对我们来说,是更接近“全民共富”的

这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,因为不管是产业资本时代所积累的“生产>消费”的不平衡,还是金融资本时代,债务涌向工薪阶层,货币涌向食利阶层的不平衡,本质都是在积累贫富分化。

一个国家的财富越是集中于少数人,中下阶层越是只有负债而没有购买力,那这个国家的经济一定是萧条的。

试想一下,占据绝对多数的底层没有购买力,富人会投资吗?

肯定不会嘛,投资了卖给谁呢?

也就是说,经济不平等的程度越高,就越接近萧条,只能依赖外部需求消化产能,如果出口衰减,那它绝不可能在不改变货币流向的情况下激活内需。

日本当年有更高程度的藏富于民,也正是因为居民血槽够厚,才能在不充分改革经济结构的情况下,半死不活地挺那么多年。

你以为房价连续下跌就够难受了?但如果当年日本居民没那么厚的血槽,他们所遭遇的局面,大概率会像大萧条那样——资产价格瞬间跌到阴间,失业率击穿社会底线,经济持续负增长,银行批量倒闭……说低增长很难受,那是没试过负增长。

第四,决策传递的链条也有很大不同,所以即便是采取相同的政策,也有不同的落地效果。

经过很多年的科普,现在很多人都理解了一点,就是经济逻辑只能论证什么是正确的,什么是错误的,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往正确的方向发展,社会也绝非铁板一块,它是像一个汽车一样的,有很多零件和齿轮,各自独立,又相互咬合。

方向盘和各级传动装置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标,车轮的驶向,就是偏向这些目标但同时阻力最小的方向,所谓“拔最多的鹅毛,听最少的鹅叫”,就是同一个意思的通俗说法。

但这个事情不好展开聊,只能cue个头,其他的大家自己去思索,总之我认为财政逻辑,是咱们这房地产发展的最核心逻辑,循着这条主线去看待房产投资,你会通透很多。

回到封面那张图,由于没有更多信息,这里只能揣测该金融机构想表达的内容,应该是想说救助地产的窗口期很短,就在这两年,如果不救,就会像日本一样,进入了漫长的“失落30年”,这对于宏观经济来说,不可承受之重;对于网上叫骂高房价最凶的那批年轻人来说,也是不可承受之重,所以一定要救助地产。

于是问题就来了:

首先,日本当年真的没有救助吗?



从上图可以看到,1992年房价泡沫破裂之后,日本利率一直下行,直到降低至0,金融机构的利率甚至是负的。

再看另一个数据:



日本政府负债/gdp,从1989年的66%一直上升到现在的263%。

也就是说,从央行的货币宽松,到政府的积极财政,日本当局是一直在积极救助的。

怎么能说“没救”呢?

说白了,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——该救谁?也就是经济资源该往哪里投放。

从封面截图所解读到的信息是,该金融机构主张把有限的经济资源投向“救地产”。

问题是地产也有个很长的利益链条啊,从开发商到承建商、供应商,再到供地的政府,该救谁?

有人会说,开发商在暴雷多米诺的第一环,应该救开发商。

怎么救?给信贷资源,给宽松政策,展期债务……是不是?

但我们这里已经是全世界对开发商最宽待、最厚待的市场了,不是么?这从我们是绝无仅有的还存在预售制和公摊的经济体就能看出来。

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,恰恰是因为给他们的信贷资源太多,而不是太少。

与其说是救助地产,不如说是用纳税人的资源,给他们闯的祸兜底到底合适不合适。

且不说这里面的道德风险,即便是想通过向下放水来救助经济,房地产这条链路的资金传递效率,也已经被玩坏了。

因为从开发商到承建商,恐怕都有一个共识,就是房地产周期已经结束,钱给到他们,你猜他们是会积极参与市场建设,还是变着法的“落袋为安”?

说白了,我们都知道这条资金传递链上的漏洞实在太多,就算不在第一个环节漏,也会后续环节漏掉,钱投下去,很可能连提高农民工就业都达不到。

退一万步,就算监管完善,确保这条资金传递链无漏洞运转,但你要知道,经济循环,它是个环,最终是要通过消费端来完成闭环的。

也就是说,财政资源给到开发商,开发商老老实实建好房,最终还是要居民有能力和意愿去买房,这条救助逻辑才能成立的,否则就是制造出了一堆无效产能,仅仅是把开发商的风险转移成了财政负担而已。

但处在消费端的居民早已经扩张负债到极限了,证据是大家的收入增长小于还本付息的支出,必须紧衣缩食才能应付债务。

也就是说,这个救助逻辑闭不了环。

事实上,日本当年错就错在,用大量金融和财政资源,去救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,而不是居民的资产负债表。

众所周知,韩国是财阀控制的国家,日本也不遑多让,他们的经济大头,被六大财团牢牢控制。

财团就是通过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资本,操控各个产业集群。

在这样的产业结构下,日本的金融资源必然优先输血给财团旗下企业,模式很像我国的部分国企——总能优先拿到信贷资源,但又因为低效率而竞争力不足,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,但银行却不得不续贷维持,因为一旦它真倒了,就要坏账。

日本在1992年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就是这样干的,信贷资源被大量浪费在那些本该被淘汰的企业上,结果就是这些企业被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波带走,大量银行也被拖垮,坏账飙升,爆发了银行业危机,至此,原本的资产泡沫危机,彻底演化为了波及面更广的信用危机。

之后,日本央行多次qe甚至qqe,通过印钞,在资本市场上狂买,托底资产价格,不光买国债,也买股票和企业债。

但这些手段所修复的,都是富人或企业的资产负债表。

因为富人集中资产,中下阶层集中负债,救助富人的资产,并不能改善消费端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,所以日本的国内需求一直都很低迷,企业获得了大量低成本信贷,也只能往国外流出,去追逐更高收益的投资,硬是买出了“另一个日本”。

再说日本的积极财政,也很有问题,他们主要将资源投放在两个板块,一个是我们熟知的基建,还有一个就是对企业减费降税,那财政靠什么维持平衡呢?

因为即便是持续发债、借新还旧、无限展期,也需要按时偿还利息,信用平衡才能维持。

于是日本政府又同时增收消费税,得,进一步抑制消费。

以上,日本并不是没救,而是救错了对象,大藏省甚至因为腐败案频发而被摘牌了,请问他们哪来的动机去做“低房价有利于居民买房”的事情呢?

接下来的问题是——救谁,才不会救错呢?

已知的负债主体有三大类:企业、居民和政府。日本的救助过程,就是政府扩张负债,印钞把企业的负债买下来,指望企业轻装上阵,带动就业,增加收入,再来改善居民的资产负债表。

但结果呢?财团企业是轻装了,但他们把投资转向了海外,因为国内需求不足哇!

我知道有些人会说,如果企业破产,那失业大增,居民收入断顿,岂不恶化得更快?所以应该先救企业,资金通过企业扩大投资进而扩大就业的方式,向居民端传递。

这与和珅救民先救官的逻辑如出一辙:



和大人也是这么说的——先救官,还要指望这些官给灾民分发粮食呢。

问题是,您把粮食给了这些官,他真的会往下发吗?

有人说,所以要掺沙子嘛,贪官不会吃带沙子的粮食。

幼稚,你就是不掺沙子,他把粮食贪了去,也不是为了自己吃啊,而是转手就卖了。只要掺沙子的粮食有需求有市场,他就卖掺沙子的粮食呗。

扯远了,再扯回来——还有另一种救助逻辑,是金融家们没提也绝不会提的,就是政府扩张负债,用财政资金去修复居民的资产负债表,居民的消费能力上来了,企业生产的东西有人买,自然会扩大投资……

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,就是这么干的,大量的财政资源被投向了底层工人的福利建设,以工代赈也好,落实8小时工作制也罢,抑或是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建水电,向居民提供半价的电力资源等等,都是在积极修复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。

结果我们都看到了,罗斯福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。

至于不救地产就如何如何,我推荐你看一部电影——《华尔街2》,一定要注意电影中的一个老头:



他特别爱吹口哨,每次吹,都有不一样的含义,截图上的这一幕,是他在吓唬美国财政部——如果不救助他们,就会如何如何。

发现没?跟封面上金融机构的叙事逻辑是不是一毛一样?

他最后一次吹,是他成功从金融危机上岸,然后接着奏乐接着舞。

导演为什么要安排一个老头来承担这个角色呢?我想他是在隐喻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——有些作恶获利的人,总能凭借“大而不倒”来转移风险,以使他们始终留在赌桌之上——赢了归自己,输了归全体,这样的人,注定永远是赢家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

相关推荐
热点推荐
巴伦周刊
2024-03-14 22:36:45

凯特王妃已经没了?夏洛特公主为保护母亲生死难料,皇室真狗血啊

七阿姨爱八卦
2024-03-15 16:56:44
冒泡泡的鱼儿
2024-03-14 22:25:04
齐鲁壹点
2024-03-15 16:04:44
静静时光
2024-02-24 22:15:20
宝哥精彩赛事
2024-03-15 19:06:17
亿通电子游戏
2024-03-14 12:37:10
缘木不求娱
2024-03-14 09:52:06
卿昀
2023-12-24 23:28:43
娱乐圈酸柠檬
2024-03-15 17:36:31
侃球熊弟
2024-03-15 19:26:59
x小贤呐
2024-03-14 16:28:32
界面新闻
2024-03-15 16:32:33
红袖说事
2024-03-14 20:30:10
鳌头财经
2024-03-15 16:51:56
微笑看红尘
2024-03-14 21:23:59
奉壹数码
2024-03-12 21:50:44
湘楚风云
2024-03-15 17:05:13
零点娱评
2024-03-12 10:42:51

瑞士批准没收俄罗斯88亿美元财产,中国人存的钱怎么办?

克莱恩财经
2024-03-14 16:17:35
2024-03-15 20:44:49
文章数 关注度
往期回顾

上海一批次土拍揽金约134亿,中小套型面积限制政策调整

足疗店赞助中超,有什么不可以?

孙怡与滕光正恋情官宣分手:让他滚了

网贷315|度小满暴力催收吓坏借款人

马斯克一大步:最大火箭成功发射 星舰失联

新蓝鲸,这局要如何打动最苛刻的消费者

态度原创

《小丑牌》作者自曝根本没玩过卡组游戏!扑克都不玩

玉渊潭公园湿地导赏预约时间调整

中伊俄联演海上演习阶段结束 细节披露

网站地图